我国的钢筋生产企业的生产线装备水平低,能耗高,生产管理不规范。不少企业的现有装备还无法生产高强度钢筋。2010年,国内热轧钢筋产量为1.31亿吨,占全国钢材总量21%。钢筋中HRB400约占37%,HRB500产量比例很小,而HRB335**过60%,仍然是主力钢筋。 截止2010年底,我国已投产的冷轧带肋钢筋生产企业有1238家,总产能约2000万吨,60%的产能集中在生产规模5000吨以下的小企业,2010年我国冷轧带肋钢筋产量为137万吨左右,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而高强度建筑用钢以及具有功能性材料尚未形成完整的系列产品,关键的应用技术还没有突破。 与会的一些建筑设计院从事设计的设计人员提出,我国高强钢筋的标准滞后,不知道有哪些高强钢筋,哪些厂家在生产,与高强钢筋配套应用的其它高强钢材,比如型钢等,国内钢厂有没有生产。有位设计师在设计建筑钢结构件,抗震级别高,要采用高强钢材,要找标准很难。 建筑在“减肥”,消除“肥胖症”,实施减量化,就必须采用高强钢筋。建筑物出于安全性与经济性、耐久性,需要高强度、高韧性和低屈强比,钢材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耐候性、耐火性、抗震性;从改善加工型考虑,需要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所以我国需加速形成高强度建筑用钢以及具有功能性材料的完整的系列产品,这有利高强钢筋的广泛推广应用。 一些负责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在应用高强钢筋中遇到的问题在会上与*进行交流,他们认为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钢筋连接、开裂、连接套筒标准等问题,同样影响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有的高强钢筋“外硬内软”,在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的时候表面会受到破坏,甚至出现开裂现象,其性能还比不上Ⅱ级钢筋。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将产生一定的阻力。 一些建筑科技人员建议钢厂在高强钢筋的连接上为用户考虑,便于现场施工的方便。目前的钢筋连接主要采用焊接技术和机械连接,而采用机械连接日趋普遍,这种连接方法是用套筒的,钢筋的两端有螺纹。在国外,钢厂生产的钢筋,其两端都有螺纹,到了施工现场只要用套筒连接一下就行了,相当方便、快捷。但国产的钢筋都没有现存的螺纹,用户得自己加工,如果国内钢厂也像国外一样,轧制出来两端带有螺纹的高强钢筋,给用户带来方便。在场的承钢总经理表示,钢厂根据用户的需求可以研发,只要市场有需求,尽可能满足用户要求。 高强钢筋推广应用难还难在采购环节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的**采购,在阳光下进行,参加投标的必须在3家生产单位,而目前国内能够生产高强钢筋的钢厂不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更少,如果一项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标采购,没有3家以上的生产厂家参与竞标,就无法采购高强钢筋。所以国内钢厂要加大高强钢筋的研发和生产的力度,要有更多的钢厂取得生产许可证,参与重大建设工程钢材供应的投标竞争。 对于设计、施工的专业人员提出的这些影响高级钢筋推广应用的问题,引起与会的*和承钢高管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他们表示督促有部门加快修订和制订高强钢筋的标准。标准问题是建筑行业设计规范的问题,解决设计部门如何选材、用材的问题。2011年7月1日起实施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被列入了500MPa级钢筋(Ⅳ级)的使用标准,要求**使用400MPa级钢筋(Ⅲ级),积极推广500MPa级钢筋,用HPB300光圆钢筋取代HPB235光圆钢筋(Ⅰ级),逐步减少使用335MPa级钢筋(Ⅱ级),并***终取消该品种。同时,《设计规范》还给出了带“E”抗震钢筋的使用要求。目前钢筋系列标准属于强制性的标准。